圣能蓄电池VRB200-12 12V200AH 参数及规格
圣能蓄电池VRB200-12 12V200AH 参数及规格
圣能蓄电池产品特点:
1.维护简单
充电时,电池内部产生的氧气大部分被极板吸收还原成电解液,基本没有电解液减少。
2.持液性高
电解液被吸收于特殊的隔板中,保持不流动状态,所以即使倒下也可使用。(倒下超过90度以上不能使用)
3.安全性能卓越
由于极端过充电操作失误引起过多的气体可以放出,防止电池的破裂。
4.自放电极小
用特殊铅酸合金生产板栅,把自放电控制在*小。
5.寿命长、经济性好
电池的板栅采用耐腐蚀性好的特种铅钙合金,同时采用特殊隔板能保住电解液,再同时用强力压紧正板活性物质,防止脱落,所以是一种寿命长、经济的电池。
6.内阻小
由于内阻小,大电流放电特性好。
7.深放电后有优良的恢复能力
万一出现长期放电,只要充分充电,基本不出现容量降低,很快可以恢复。
SUPEV/圣能蓄电池规格参数:
型号 额定电压 重量(kg) 内阻 容量
VRB 4-12 12V 1.65 46.9 4AH
VRB 7-12 12V 2.60 21.3 7AH
VRB 14-12 12V 4 12 14AH
VRB 17-12 12V 5.50 10.9 17AH
VRB 24-12 12V 8.7 9.6 24AH
VRB 38-12 12V 12.0 8.5 38AH
VRB 65-12 12V 20.0 5.3 65AH
VRB 100-12 12V 31.0 4.5 100AH
VRB 120-12 12V 37.0 4.5 120AH
VRB 150-12 12V 42.0 4.1 150AH
VRB 200-12 12V 69.0 2.8 200AH
圣能蓄电池运用:
1. 不间断电源供应
2. 备用电源供应
3. 应急照明
4. 电动工具和电力站
5. 交通
6. 安防和网络通讯系统等等
圣能蓄电池特征:
1. ABS 结构, 不漏液
2. 低自放电率,可防火
3. 可多方位安装使用
4. 高品质AGM隔膜和铅钙合金极板
5. 工作温度范围广:-20°C ~ 50°C
圣能蓄电池正常使用及护理常识 :
(1)蓄电池长期不用时,应充足电存放,并做到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不少于24小时的补充充电。
(2)蓄电池在充电时应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进行。避免靠近火源,充电时**将电池组取下,以利散热。
(3)蓄电池在**的工作环境温度为15℃-40℃。在此温度范围之外,将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
(4)不能使蓄电池正负端短路,以免发生危险。
(5)只能使用厂家提供专用充电器进行充电。
(6)蓄电池是专用电池。请不要作为电动自行车以外的电源使用,以免造成蓄电池的损害。
(7)不能使用有机溶剂清洗蓄电池外壳。
(8)蓄电器组若发生故障,请将其送交厂家授权处或有关机构妥善处理。请不要随意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9)环境温度高于40℃或低于-10℃时,电池寿命会缩短。因此夏天高温时,电池应避免太阳直射。在冬季低温时,电池应在室内存放,并在室内进行充电。电池充满电后,应再延长充电2小时。
锂电池行业高速发展下隐藏的暗礁与机遇。新国标时代,也是锂电的时代。锂电池行业在机遇与挑战中前行,锂电池行业也在不断发展,要时刻警惕新机遇所含的危机,时刻关注市场动态,给储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锂电池行业高速发展下隐藏的暗礁
中国锂电池行业经过20多年发展,行业仍处于洗牌期,格局不稳,风云变幻。锂电化在各个细分领域兴起风暴的同时,也隐藏暗礁。
动力电池调整期、洗牌期未到尾声,仍将持续一段的时间,现在还远未到行业马拉松的半程。2020年是锂电行业发展关键节点,随着电动汽车核心产业的发展,锂电池无论是性价比、性能还是质量都提升到了消费者可接受的状态,锂电行业风暴无疑已起。
整个锂电设备正在坐拥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制造升级所带来的产业红利。锂电检测设备企业当前应警惕行业高速增长背后潜在的两大风险。
一是应收账款高涨风险。动力电池行业的应收账款压力普遍偏高,而这样的连锁反应也传导至锂电设备行业。对于中小型锂电设备企业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压力。
二是专业人才缺失问题。事实上,在动力电池行业爆发式增长带动下,设备企业正在受益行业增长红利。然而设备企业在产能提升扩张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
我国锂电发展到今天在锂电制造工艺上仍不完美。动力电池制造厂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实现对每道工序的各个细节都做到精细化把控以达到较高的一致性比较困难。例如,在正负极浆料制备过程中,如果存在原材料一致性差,物料配比和固液比不**的问题,将致使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不能充分混合并分散均匀。
锂电池产业具有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质量风险大的圣能蓄电池VRB200-12 12V200AH 参数及规格特性,这是难以跨越的行业门槛。与风暴并行的暗礁是:行业出现的对政策、技术的跟风追捧;投资圈地、盲目扩张导致的产能结构过剩;四面出击而忽略企业经营管理和深耕细分市场;断章取义,盲目追捧单一的数据指标、忽视全面综合的技术需求;忽视质量,以低价竞争快速获取市场,谋求短期利益。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行业风云变幻的伏笔。